2004年8月5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法律生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砍刀砍断少年花季
本报记者 蔡亮

  一
    7月12日凌晨1时,桐乡市振兴东路蓝山咖啡馆门外发生一起凶杀案。死者颈动脉被刀砍断。案发后,犯罪嫌疑人小羽拨通了桐乡市公安局的报警电话,投案自首。
    小羽事后交代,他与死者其实并非有什么深仇大恨,其动机不过是帮朋友讨债。小羽的朋友阿荣和被害人阿亮曾在一起赌博,阿亮输了钱却不肯付,双方就此结下了梁子。案发当天,阿荣打电话给阿亮,让其偿还赌债,阿亮却出言不逊。阿荣一怒之下,决定教训一下阿亮。知道对方人多,他叫上了一帮兄弟,其中就包括他的“小弟”小羽。出发时,小羽等人还带上砍刀、弓弩等“家伙”,准备大干一场。双方碰面后,话不投机,随即动起手来。打斗中,小羽一刀砍在了阿亮的脖子上。
    户籍档案显示,小羽,男,1986年12月出生。也就是说,小羽还是个不满18周岁的孩子。而且,小羽的犯罪记录还显示,他曾于一年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拘役4个月。一个孩子,怎会如此凶狠?
  二
    在桐乡市看守所,记者见到了小羽,很难想象,这个眉清目秀、身材瘦小的男孩竟然是挥刀行凶的犯罪嫌疑人。
    “我没想过要杀人。”小羽说。他告诉记者,阿荣是他在一次吃饭时认识的,后来认做“大哥”。“他对我很好,经常给我钱,有事还帮我出头。”
    “那天,大哥叫我叫几个人,说要去讨阿亮欠他的钱。”小羽说,自己本来并不想去,但大哥平时对自己这么好,不去太不够意思了。砍出那一刀后,小羽就知道自己闯祸了。“我砍重了,因为他脖子上出了很多血。其他人都跑了,我就打电话自首。”小羽说自首是为了减轻处罚。“但我不知道他已经死了。”
    小羽说,他连技校都没读完就辍学了,因为“读书有什么意思?”到了社会上,小羽也没有找工作,平时生活就靠“哥们”的“接济”,整天无所事事。
  三
    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小羽,怎会成了个整天游荡的街头混混呢?他的父母就不管他吗?
    当记者问到家庭情况时,小羽的眼神迅速黯淡下去,他说:“我在家里呆不下去。”
    小羽告诉记者,母亲在他4岁那年就去世了。后来,父亲又为他找了个后妈,然而后妈对他很不好。“她看我特别不顺眼。”小羽说,在他小时候,被后妈打骂是家常便饭,甚至有了好吃的菜,后妈都要想方设法藏起来。父亲倒是疼爱他的,但父亲在外面做生意,有时候几个月都不回家。“我和爸爸从来没谈过心,他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。而且爸爸一对我好,后妈就和爸爸吵架。爷爷奶奶关心我,也会挨后妈的骂。所以我不喜欢呆在家里。”
    对于自己的未来,小羽显得很迷惘。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学点东西,以后能自力更生,小羽很有些不以为然:“我还能学什么?”小羽说自己以前并不是不要读书的人,小学的时候,成绩还不错,爱好也很广泛,但现在,他已经彻底丧失了信心和进取心。尽管他表示了对自己砍人行为的后悔,但他的一句话依然让记者脊背发凉:“我什么都不会。出去以后,我可能还是要这样混。”

  专家解案
  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巧湘
  小羽之所以犯罪,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。
  首先,问题在于孩子本身。毕竟小羽已经接近成年,而且他还有过前科,和不少犯罪的未成年人不同,他并不是法盲,因此他主观上很清楚砍人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。但他仍屈从于所谓的“哥们义气”,为了帮朋友出气而不惜以身试法。
  此外,可以看出,小羽贪图享受,他已经过惯了不劳而获的享乐生活。其次,责任在家长。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,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都有家庭因素。
  就拿小羽来说,孩子在后妈那里得不到丝毫的爱和关心。父亲虽然疼爱他,却没有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。小羽无法从家庭中得到温暖,因此他只有通过其他途径来寻求关心和爱护。小羽为了“哥们义气”不惜动刀砍人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从朋友这里得到了所谓的“关心”。
  对孩子来说,至少在“哥们”中间,他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。所以他选择和“哥们”共同进退。这些,是本该担负起养护教育职责的家长不尽责而造成的。
  最后,我认为造成小羽犯罪的根源还在于社会。目前不少影视节目和文化传媒常常在宣扬一些不良文化,比如暴力、个人英雄主义、哥们义气等等。缺乏鉴别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感染,甚至模仿。在他们眼里,没有法制,没有规矩,只要“为朋友两肋插刀”,就能摆平一切。
  因此,我认为挽救这样的失足青少年关键在于救心。这个责任既是家庭的,又是社会的,同时也是他自己的。